Subject: 上海-梓潼乡庠坊文庙  (간체)
N a m e: 비벨련
Written Date: 2002/ 09/ 15 p.m. 6: 26
중국어 입력 연습
프로그램 : 중문지성
입력방식 : 오필자형(대륙간체입력방식)

입력시작 18 : 08

上海的文庙古称县学,今处在上海南市区文庙路的文庙,是县学的第五处遗址。第一处是在南宋咸淳年间(公元1265~1274年)上海尚末建县而称镇时,镇人建了一座祠宇,称梓潼祠,祠内悬孔子像。祠前建棂星门,入门为文昌宫,宫旁建有东西庑,宫后又筑堂立楹。祠前挖池,池上建桥,可通达祠宇。这是宋元以来孔庙(文庙)建造的初避。当时题额为“古修堂”,是作为诸生读书的场所,名为镇学。这该是文庙的早期雏形。地址在方浜长生桥东北,即今丹凤路附近。

元代上海立县后,兴办县学。原镇学遗址又扩地修建,筑斋舍,殿前增建高轩一座,加设3道外门和一道学门。筑墙垣直至殿前泮池。殿 内正中孔子像再度刷新,两庑悬先贤图像。整个县学更趋向殿宇建筑。在元代的近100年中,文庙迁移扩建4次,第4次即在延祜元年(公元1314年),将文庙由今淘沙场一带迁回梓潼祠故址。捐助学田,建设文庙,是当时注重儒学教育的一个口号。上海文庙人微言轻县学,各界捐款踊跃,规模日益宏大,殿宇以外辟建“天光云影池”,池中有“芹海”,海上有“止庵”,及“杏坛”、舞雩桥“、”洗心亭“、”石堂“,还植古松、梧桐、竹子,使县学学宫变为一处园林胜景。

入清以后,因文庙为小刀会起义的一处大本营,咸丰五年(公元1855清军攻陷上海县城,文庙建筑遭到毁坏,昔年景物不复再现。不久,文庙觅新址,在西门内右营署废址上重新辟建。有”棂星门“”大成殿“、”明伦堂“、”魁星阁“、”放生池“等,也初具规模。可是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太平军进军上海,英法军队助清军屯兵防守,文庙又次遭劫。民国后,20年代文庙辟为,公园明伦堂内办了小学。30年代文庙设民众教育馆,”尊经阁“改为上海市立图书馆。文庙内建置设施改变。1983年起,文庙的主体建筑开始修葺一新,1989年孔子诞辰2540周年时,在大成殿内塑起孔子全身铜像。作为历史文化名人以及他对后世的功业,受到今人的礼赞。文庙,今天不仅保留下它的建筑面貌,也整饰成为一处绿荫园景的文化休憩场所。现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。



입력 끝  18 : 27